課程資訊
課程名稱
影像社會學
Image Sociology 
開課學期
105-2 
授課對象
社會科學院  社會學系  
授課教師
賴曉黎 
課號
Soc2003 
課程識別碼
305 49520 
班次
 
學分
3.0 
全/半年
半年 
必/選修
選修 
上課時間
星期五8,9,10(15:30~18:20) 
上課地點
社203 
備註
限學士班三年級以上
總人數上限:50人
外系人數限制:10人 
Ceiba 課程網頁
http://ceiba.ntu.edu.tw/1052Soc2003_ 
課程簡介影片
 
核心能力關聯
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
課程大綱
為確保您我的權利,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
課程概述

課程簡介

  「我們就生活在影像(image)的世界裡」,這幾乎是現代人理所當然且無庸置疑的一句話。自十八世紀發現光的化學作用,進而發展出照相術;在認識眼睛的視覺暫留現象這個事實上,1895年電影成功地首映;到20世紀五○年代電視出現後,我們確定進入一個被影像與資訊包圍的時代。就這樣,我們交流訊息和溝通思想的媒介,也由過去以文字呈現為主的時代,邁進了以影像表達為主的所謂資訊時代。

  然而,影像到底是什麼?吸引力在那裡?社會存在的條件與影響又是怎樣?從概念關係上看,影像與人的視覺官能密不可分;而在歷史的過程中,人們也創造了非常多視覺的表現形式。然而,近代以來的照相 (photography),真正實現了海德格所謂的「世界圖像的興起」。作為光的書寫 (photo-graphy),照相就是紀錄 (documentary),既可以捕捉流逝的時間,定著重要的剎那,更可以賦予事物視覺性,化肉眼的不可見為可見。這種依賴設備 (device-dependence)的「客觀」記錄,出現在當代各種主要的傳播媒介上,不僅讓我們必須重新面對思想與溝通 (communication) 的問題,更影響了我們知識形成的過程並且重構了我們對世界的認識。最重要的是,這種將世界視覺化的傾向,極大地挑戰並瓦解了純粹以語言文字界定世界的企圖。這裡,我們要注意的是:天生的視覺能力並非我們研究的焦點,相反的,將既存事物視覺化的機制造成的結構效應,以及能動者對這種結構的反應,才是我們的主要關懷。

  由於影像兼有科技與藝術兩個部分,同時也包括實作與理論兩個面向,而我們更期待同學能具備討論與製作影像的雙重能力。因此,課程的內容就圍繞著文獻閱讀與田野實作兩條軸線進行。前者每週有若干基本讀物,是課堂討論的主要內容;後者則希望同學從影片賞析開始,學會拍攝、腳本與剪輯等,在田野過程中有能力運用這些技術,並於學期末完成一部簡單的紀錄片。然而,在選擇題目、建構對象、進入田野、組織資訊以及最終呈現上,之前同學的經驗提醒我們:這不是一條容易的路。

  因而,本學期我們首先以 Archer 反思性的經驗研究為起點,作為同學進入田野以及分析田野資料的重要參考,協助同學在接下來兩個多月的影像拍攝能夠順利進行。接著,先簡介社會學如何討論視覺,再通過 Barthes & Benjamin 初步解讀世界的視覺化,由此探討影像的基本特性以及影像在社會中的角色;最後,藉著 Dobord, Baudrillard & Bourdieu 等人的作品,我們進一步釐清視覺思考及文化的影響之後,我們進到以影像溝通為基礎的大眾傳播媒體,嘗試探討影像實作的發展趨勢。由於時間的限制,當代網際網路的發展以及後現代的諸多相關議題,課程內容無法全部囊括,同學若有興趣,請自行參考相關討論或修習相關課程。

   課程這樣設計,真的相當重,相信對老師和同學都是一個考驗。過程中要面對不友善的讀本以及影片製作相關的技術、內容上的諸多問題,希望同學接受挑戰並盡力克服。因此,這門課非常需要你�妳的投入,也會擠壓你�妳的時間。然而,只要你�妳有足夠的耐心,當學期末放映自己的作品時,回頭看看自己一個學期的青春沒有留白。相信這一切都會是值得的。

 

課程目標
課程進行

  修課同學必需分組,每組 4 ~ 5 人並推舉組長一人。選課確定後,組長請務必將全組名單寄給老師(含系級、學號、姓名、 e-mail、網站筆名或暱稱),組長並請留連絡電話。確定修課的同學必需上教學網站註冊,各小組擁有自己的版並可自行命名,但至少要有兩個討論版以及一個相簿,即:「文獻討論」版和「田野記錄」版,以及「工作記錄」相簿。所有文件傳遞、消息通知與作業繳交等,請全部 po 到小組自己的版上,並請自行備份。相關網路問題,請洽任課教師。 
課程要求
  課程包括四部分:

1. 教師講授:學期大半的課程由教師主要以演講方式進行,內容著重實例討論與概念分析。

2. 討論群組:每週小組必須繳交 (a) 文獻摘要:文獻討論的摘要,引用請註明出處。沒有參加小組討論的同學,必須個別張貼自己意見。(b) 影片:ヾ 每週要po下週拍攝劇本綱要,包含:片名、主題、人物設計、故事大綱、分場大綱、文字劇本和分鏡表;ゝ 第2週 ~ 第5週,試拍一部小影片;第5週確定期末報告題目後,每週均須呈現期末影片的進度。以上工作請於「每週四16:00」前完成,並 po 到「文獻討論」版,切勿遲交。* ヾ & ゝ 之影片請上傳至 youtube網站(註 1)並將網址po版。

3. 工作紀錄:所有小組活動(包括討論、劇本與田野)都請留下詳實紀錄,以利期末評量。(a)田野工作紀錄。包含田野記錄與田野筆記。(b)其他討論或工作。包含剪接或腳本討論。

4. 期末報告:課程進行中,小組可自行決定期末田野報告主題,研究對象和報告形式不限,特別期待同學做校外觀察。唯報告必須同時以影片(10分鐘左右)以及書面(含劇本與田野報告)方式呈現。期末報告與影片最後繳交期限:2012.06.23。
  課程設計主要以同學在小組活動的參與過程為評量依據,並兼顧同學個人特質。小組期末影片佔40%,劇本與田野報告佔 30%,版上討論(含文獻討論、劇本綱要以及每週影片)佔 30%。

  註 1 :各組請到youtube網站(http://www.youtube.com/)註冊,並將每週影像進度上傳至該站。


 
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
 
Office Hours
另約時間 
指定閱讀
必必讀書目

  有關影片製作的相關資料可參考:

  * Katz, S. D.著;井迎兆譯
    2009 《電影分鏡概論:從意念到影像》,二版,臺北市:五南。

  * Mamet, David 著;曾偉禎譯
    2008 《導演功課》,二版,臺北市:遠流。
 
參考書目
待補 
評量方式
(僅供參考)
   
課程進度
週次
日期
單元主題
第1週
2/24  課程簡介 
第2週
3/ 3  Archer, Margaret S.
2003 Structure, agency, and the internal conversation. Cambridge :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, cahp5.
* 以下四週:試拍影片 
第3週
3/10  Archer, Margaret S.
2003 Structure, agency, and the internal conversation. Cambridge :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, cahp6.
* 初步決定田野報告方向
 
第4週
3/17  Archer, Margaret S.
2003 Structure, agency, and the internal conversation. Cambridge :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, cahp7.
 
第5週
3/24  Archer, Margaret S.
2003 Structure, agency, and the internal conversation. Cambridge :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, cahp8.
* 確定田野報告主題
 
第6週
3/31  Archer, Margaret S.
2003 Structure, agency, and the internal conversation. Cambridge :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, cahp9 & conclusion.
* 到學期末:期末影片
 
第7週
4/ 7  溫書假 
第8週
4/14  Woodiwiss, Antony 著;魏典譯
2009 《社會理論中的視覺》,頁1-90,第1版,北京:北京大學出版社。
 
第9週
4/21  Barthes, Roland著;許綺玲譯
  1996 《明室─ 攝影札記》,初版,台北市:台灣攝影《季刊》。頁13-145。 
第10週
4/28  Benjamin, W. 著;許綺玲譯
   1998 《迎向靈光消逝的年代》,初版,台北市:台灣攝影工作室。 頁 9 -111。 
第11週
5/ 5  Dobord, Guy Ernest 著;王昭鳳譯
   2007 《景觀社會》,2版,南京:南京大學出版社。頁 1 -101。 
第12週
5/12  Baudrillard, Jean. 著; 洪凌譯
  1998 《擬仿物與擬像》,初版,台北市:時報文化。頁13-91。 
第13週
5/19  Bourdieu, Pierre; translated by Shaun Whiteside
1990 Photography : a middle-brow art, Cambridge : Polity Press. pp.73-98.
* 田野報告初稿完成 
第14週
5/26  Bourdieu, Pierre 著;林志明譯
  2002 《布赫迪厄論電視》,初版,臺北市:麥田出版。 頁7-147。 
第15週
6/ 2  學生報告(Ⅰ) 
第16週
6/ 9  學生報告(Ⅱ) 
第17週
6/16  學生報告(Ⅲ) 
第18週
6/23  *繳交期末報告與影片